​从“ Dr Google ”到“ Dr ChatGPT ”,在线自诊真的可靠? 看点

2023-06-21 20:23:19   来源:ZAKER科技

相信大家都经历过类似画面:

在平常日子里的某个瞬间,你的身体突然感到一阵不适。可能是突发的头痛、心脏痛、胃痛…,甚至你可能发生了呕吐症状。这时你开始猜测自己的病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可能只是最近压力大或者没休息好吧?"," 这两天的饮食确实有点不规律 " …

事发之后,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真的选择去医院挂号问诊,更别说会立刻起身把自己放进急诊室了。

但出于对自己健康的担忧,发生了这些还什么都不做的话,未免也太那个了。所以,你打开了网页,决定先进行一番 " 自我诊断 "。

首先,你可能先会在搜索引擎中浏览一番。

百度也好,谷歌也罢,在你输入了 " 头痛、呕吐、发烧、xx 部位疼痛 " 等一系列关键词后的一个回车,你的眼前出现十页的链接列表。

选哪个?论坛、网友回答、自称专家医生的科普?无论选哪个你都必须要点击、阅读、比较…

看到这一步,你的头痛可能已被加剧。你只希望能立即出现一个人,可以来指引你,让你感到安心。

现代科技带来了人工智能,何不试试 ChatGPT

与其看着在互联网上那些只是可能可靠的网站和评论,或者在现实世界中等待需要至少两周才能约到的医生的答复,还不如听听汇合了大数据的 AI 助手的回答。

看着它只有几行的答复,简短明确又贴心。" 放心," 你对自己说," 是的,可能是流感,注意保暖便可。"

但,真的是这样吗?

确实,在线自我诊断有其重要的缺陷,为了避免潜在的悲剧性错误,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就像刚刚所描述的症状,也和脑膜炎的表现相似。

千禧年让每个人都可以使用互联网,人们可以访问大量信息,无论其质量和可靠性如何。健康,作为一个日常主题,搜索疾病、症状、治疗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患者论坛,或多或少的专业网站……信息来源多种多样,但,这些都不是和专业医生进行的对话,并且缺少医疗检验成果的凭空描述也是不能获得确切诊断的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 " 人工智能 "。它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英国数学家艾伦 · 图灵 ( Alan M. Turing ) 在 1950 年提出了一项著名测试(图灵测试):人类可以盲目地向机器提问,如果人类无法分辨他在与谁交谈,则机器获胜。

因此,就人工智能本身而言,它与智力并无关,只与模仿人类的行为的能力有关。

ChatGPT 并不智能,它旨在给人一种错觉,即有人能够理解你的问题及其上下文,并提供看似自然且相关的答案,有时也是 " 似是而非 " 的答案。

对于 ChatGPT 来说,它所说的是真的还是编造的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看起来是真的。

但我们知道,我们会更加倾向于相信坚定且富有情感的话,特别是对于那些我们所期望听到的内容。因此,我们很容易成为我们认知偏见的受害者。

AI 程序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它只是想取悦我们,抚平我们不安 ..... 而当涉及到健康话题时,投奔 AI 将是一个风险加倍的选择。

对此,开发 ChatGPT 的公司 OpenAI 也是十分谨慎的。当人们在向 ChatGPT 询问症状时,也将系统地收到,例如 " 我不是医生 "、" 我不能被追究责任 " 等回复来撇清关系。

但这也不是说 ChatGPT 的回答都是不可参考的,前提是病人自己可以对其症状进行十分详细地客观描述。

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训练,观察和寻找相关迹象是医生培训的一部分。而当我们在生病时,这项过程就更复杂了。

简而言之,对于与在线自我诊断相关的风险,请务必更采纳人类医生的意见!即使你可能觉得 ChatGPT 说的话比医生更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