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是最为热门的革命性新技术之一,引起了包括微软、谷歌、Meta、百度、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科技巨头以及创业者在内的新一轮AI军备竞赛。继ChatGPT之后,国内“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语言模型的发布,同样引起了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每一次技术革命,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机遇和风险。我国相关部门适时出台相应管理办法,规范和引导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健康发展,可谓及时、必要。
针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七条第四点提出的“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优化训练数据,应满足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多样性”。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总工周润松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离不开海量的数据喂养,训练数据的数据量、数据类别的丰富度、数据质量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大模型训练的水平及生成式人工智能产生内容的质量。从行业实践来看,互联网上海量的公开数字内容资源、第三方开源数据集仍是必不可少的数据获取渠道,由于部分训练数据的开源性及数据量巨大,难以从源头追溯,在研发应用过程中企业投入成本巨大。为加强满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应加强数据的标注和溯源能力,优先在特定的行业和应用场景内先行先试,同步锻炼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的审核和校验能力,逐步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普适性应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现在正处于国际国内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应该要加紧突破技术,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政策监管和技术创新发展之间找到有效平衡点,过于保守或超前的立法都可能会阻碍新技术的发展,限制新技术的创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既是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保驾护航,也是为新业态新变革营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使AI产业的发展更加健康,赋予产业持久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